最近总看到有粉丝在后台问"携程借钱是什么贷款平台",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藏在旅游App里的借贷服务。说实在的,刚开始我也纳闷:好好的订酒店机票的平台,怎么突然做起贷款了?仔细研究才发现,携程金融其实已经悄悄布局三年多了。作为旅行消费场景的自然延伸,他们的借贷产品确实有些门道,不过也存在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从申请门槛到实际使用体验,全方位拆解这个"旅游+金融"的创新模式。
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会疑惑:携程不是专门做旅游的吗?怎么突然跨界搞起贷款了?其实早在2017年,携程就通过收购获得了小额贷款牌照。现在的"借去花"产品,正是他们联合持牌金融机构推出的消费信贷服务。合作机构阵容强:包括上海银行、平安消费金融等正规军资金流向透明:只能用于平台内的旅游消费场景息费明码标价:年化利率7.2%起,在业内属于中等水平上个月我特意用同事的账号试了试整个流程。先说结论:审批确实快,但额度有点"看人下菜碟"。同事信用分762,给了8万额度,而另一个信用卡有逾期的朋友只拿到5000。打开携程App点击"钱包"完成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等待30秒智能审批选择3/6/12期分期方案这里要提醒大家:千万别被初始额度迷惑!实际可用额度会根据每次消费动态调整,而且只能在预订酒店、机票时使用,不能提现。经常出差但报销周期长的职场人临时决定出游需要应急资金的想享受分期免息优惠的剁手党不过要注意!提前还款要收手续费,这点在协议里写得比较隐蔽。上个月有位粉丝提前还了3万,结果被收了150元违约金,气得直跳脚。逾期会影响在携程系的信用评分过度消费可能导致旅游负债部分特价产品不支持分期退款流程比普通订单复杂比起银行信用贷,携程借钱有个独特优势——消费场景无缝衔接。举个例子,小明最近突然接到出差任务,用借去花订了当晚的机票酒店,第二天就能出发,这种即时性传统贷款根本做不到。不过利率方面就要注意了:虽然宣传7.2%起,但实际平均利率在15%左右,比银行消费贷高出一截。建议大家优先使用信用卡,实在应急再考虑这个渠道。这种"场景金融"模式正在成为新趋势。最近美团、滴滴都推出了类似服务。但据我观察,旅游场景的贷款违约率比其他行业高2-3个百分点,毕竟旅游属于非刚性需求。携程未来可能需要加强风控,比如接入更多征信数据源。不过话说回来,对于真正有需求的用户来说,这种即用即贷的服务确实方便。上周有个做导游的粉丝跟我分享,他靠这个服务接下了临时增加的旅行团订单,赚的钱完全覆盖了利息支出。总结建议:携程借钱作为旅游消费的补充工具确实有其价值,但使用时务必量力而行。建议单次借款不超过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优先选择免息分期活动。记住,任何贷款工具都是双刃剑,用得好能解燃眉之急,用不好反而会成为负担。